第420章 外松内紧,外松内紧……

推荐阅读:开局退婚十个未婚妻美利坚:我来是留学,不是留情啊四合院:从青霉素开始末世:我绑定了移动彩票店仙子都只想和我修行都市医仙,女总裁们最强救星华娱1990,我是电影厂厂长暮汉昭唐年代团宠文姑姑偏航了盘龙神剑

    ……
    李明下意识地看了看左右。
    左右无人。
    官员们自然是没有人敢当电灯泡,贸然靠近这两个煞神的。
    “我们借一步话。”
    两人一路带风。
    走廊上,都是吃完了鸡胸肉来遛弯透气的官吏。
    看见大boss来,便要作揖打躬,想要在领导面前刷刷存在感。
    可再一看,大boss面色不善,旁边还跟着个煞星狄仁杰。
    便立刻识相地退到一边。
    这存在感可不兴刷啊!
    李明拎着狄仁杰,拾级而上,来到了自己的书房。
    “别让任何人进来。”
    他简单吩咐门口的守卫,便推门而入。
    长孙无忌不在,房玄龄在家里蹲,房间里只有他们两个人。
    李明的脸色立刻拉了下来,严肃地问:
    “狄仁杰,你凶手来自百济……
    “是嫌疑犯恰好是个百济人,还是……这是百济国方面的阴谋?”
    百济国,是位于朝鲜半岛南端的大明附属国。
    曾是高句丽的附庸,高句丽被灭后,转投大明。和邻居新罗相爱相杀,为此还专门向大明求援过。
    如果幕后指使是百济国的人,乃至于是他们的王……
    一个是孤狼犯罪,一个是国家意志,二者的性质天差地别。
    “不好,只是一个初步的判断。”狄仁杰谨慎地:
    “但根据现有证据线索,应该……后者的可能性更大。”
    李明深吸一口气,缓缓道:
    “但愿如此吧。”
    孤狼犯罪者如果能混进戒备森严的帝国中枢,那可真是大明恐怖怪谈了。
    对大明官场的冲击,不会亚于1980年的红场事件。
    所以,这更有可能是一场有组织、有预谋的斩首式政治刺杀。
    这背后是有一方、或几方强大的政治势力的。
    但……
    “查案不能凭主观臆想。你是怎么查的,有什么证据?”
    狄仁杰露出疲劳的笑容:
    “我一个一个问出来的。”
    “问?”李明有些惊讶地扬起眉毛。
    “大致是这样的……”
    狄仁杰便将查案的思路和过程一一讲述。
    其实推理部分,李明陛下当时已经很好地替他们推理完毕了——
    即作案者能靠近中枢,但只能靠近一点儿,而且很大概率不是大明、至少不是唐州本地人,也不属于御厨、宫女和守卫这三个群体之中的任何一个,等等。
    这已经开了一个好头,接下去只要顺着这条思路去查就行了。
    这一步不需要天才的想法。
    需要的是严密的逻辑和耐心的排查。
    而这,正是狄仁杰所擅长的。
    “办案就像写故事,有时间、地点、经过。
    “首先,要确定犯人纵火的具体时间。”
    狄仁杰侃侃而谈。
    “根据询问现场人员,可以确定,火情最早是在戊时三刻,被守卫发现的,又过了不到一刻钟时间就被完全扑灭。”
    “这么快就扑灭了?”李明眉头一挑。
    这倒是一个意外之喜,明自己手下的兵还是很强的。
    不至于因为一次无耻偷袭没防住,就全盘否定他们的战斗力。
    但是,这同时又带来了下一个问题——
    “火被很快扑灭,就明火势不大,从犯人点火到发现火情的时间不长——
    “因为就算煤炭比木柴木炭燃点高一些,但只要延烧久了,也一定会燃烧起来,难以被扑灭。”
    李明着,困惑不解道:
    “可为什么没能将纵火犯当场捉住?”
    陛下的直觉还是十分敏锐的啊……狄仁杰心中暗叹,回答道:
    “因为起火时间,和凶嫌的纵火时间,并不是一个时间。”
    李明愣了一下:
    “哦?”
    “一个简单的机关而已。”狄仁杰解释道:
    “在现场发现了倾倒的铁盘、烧断的粗麻绳和一滩蜡油。铁盘上全是油渍。
    “推测是以麻绳系住装满油料的铁盘,再以蜡烛烧麻绳,以此做了一个简易的延时装置。
    “等到烛光把麻绳烧断了,铁盘倾倒,点燃油料,便能烧起火来。”
    李明挠起了头:
    “这样的话,犯罪时间就不好确定了啊……”
    “不是的。根据现场的证据,还是可以还原现场,大致推测真正纵火的时间的。”
    狄仁杰继续道:
    “万幸火很快就被扑灭,所以烧火的痕迹都保存得相对完好。
    “根据麻绳断裂处的痕迹,可以量出绳子大约是五寸粗细。而根据剩余蜡油的量,又能推测出,蜡烛大约是一尺几长,用的是唐山港附近出产的石蜡。
    “这种蜡烛坊市上都有销售。
    “所以,我们买了一批一样的蜡烛,用同样粗细规格的麻绳,系上装满桐油的铁盘。”
    李明猜到了对方的思路:
    “你是要做实验?”
    狄仁杰点点头:
    “是的,做了不止一次。
    “我们用纵火犯同样的配置,在同样潮湿的台风天气,烧了一百次系着油盘的麻绳。
    “将这一百次恰好烧断的时间全部统计起来,求取算术平均……”
    啊啊啊头好疼好疼,师傅别念了……文科生李明一听“算术”俩字儿就头疼欲裂。
    “那结论是?”
    李明也受不了这段魔音贯耳了,忍不住打断道。
    “结论就是,从设下机关,到烧断绳索、引发可以被观察到的火焰,需要大约两刻钟。”狄仁杰道。
    李明微微点头:
    “两刻钟,也就是戊时一刻……
    “那时候发生了什么?”
    在李明的记忆里,大约是什么也没发生。
    当天晚上,明、唐两边的大臣正在进行亲切友好深入的交流,宴会厅里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,李明也并没有留心时间。
    就算留心了也没有用,因为墙上又没有挂个大钟。
    唯一能确定的是,当时大约没有大臣提前离席。
    在皇帝第一次请客的时候就敢开差出去撒尿,就这种情商的人,基本也就告别政治舞台了。
    “当时,正好是席间歌舞助兴的伶人退场时间。”
    狄仁杰道。
    “哦。”李明点点头,“然后呢?”
    “然后,就是地点。”
    狄仁杰继续条理清晰地分析着。
    “起火的地点相对来比较好确定了,就是守卫第一时间发现火情的地方,同时也是这套机关被发现的地方。
    “在柴房的墙角,连接厨房后门的走廊上。”
    为了避免混乱、被歹人找到浑水摸鱼的机会,宴会途中柴房是关闭的,做饭所用的煤料事先已经置备在厨房之中,以备大厨们随时取用。
    反正煤炭的热值高,轻易烧不完的,不必来回进出柴房取用。
    李明点点头:
    “就如我所料,那人并没有进出柴房的权限,应是个外人。
    “再然后呢,该是作案经过了。”
    再然后,三言两语就不完了。
    “我通过询问当时的在场的人员,大致还原了现场的情况。”
    狄仁杰随手拿起纸笔,刷刷画了起来。
    只是寥寥数笔,一张囊括尚食局、柴房和中间廊道的草图便跃然纸上。
    “根据询问,在伶人献艺退场前后,刚好碰上宫女传菜。在这个节骨眼上,后厨曾发生了一些混乱。”
    着,狄仁杰又在结构草图上点了几个点。
    “这是当时时点,各个宫人所站立的具体位置。这是经过多方交叉确认,由我在现场还原的布局。
    “这些点代表守卫,一直待在原地;这些点则代表宫女,在大厅和厨房之间来回移动。御厨则全员守在灶台边,虽然有所走动,但是他们都严格遵守规程,一步也没有离开厨房……”
    狄仁杰一边讲述着,一边在草图上画着箭头,旁边标上时间戳,这代表各个时点、各个人的动线图。
    在讲述案情的时候,他抬首挺胸,中气十足,全然没有平时里谦卑胆怯的模样。
    李明安安静静地倾听着,脸上毫无波动,心中却是惊讶不已——
    别看狄仁杰得轻巧,在草图上貌似随性地点了几个点。
    他这是把事发之前每个时点、每个人具体在什么地方,全都给还原出来了啊!
    这得有多大的工作量,光是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……
    “因此,根据所有人的交叉证词——”
    狄仁杰将草图转到李明这边,又在代表“柴房”的地点画上了一个圈。
    整张图已经被名侦探画得密密麻麻,布满了点、动线和时间戳。
    但是,唯独柴房周边却是干干净净,什么痕迹也没有。
    “基本证明了陛下推理的正确性。
    “在纵火事件发生时,守卫、宫女和御厨三方后勤人员,都没有机会接近柴房。
    “放火的另有其人。”
    啊这……李明嘴角抽搐。
    绕了一大圈,敢情是为了证明或者证伪我的推理啊?
    “嗯,也是。这样做也没毛病,比较严谨。”李明鼓励地拍拍老弟的肩膀。
    圣人千虑必有一失,李明的推理破天也只是有理无据的瞎猜而已。
    如果把这当成不容更改的金科玉律,乃至于当做办案的指导方针,最终耽误了案情审理,那真这辈子就有了。
    别看狄仁杰平时一口一个“明哥陛下”,真到办正事儿的时候,他不会把皇帝放的屁奉为圭臬。
    实事求是,是李明最欣赏狄仁杰的特质。
    “那么,你的那个‘另有其人’的其人是谁?”
    回到正题,李明追问道:
    “在那个时间点,靠近柴房的如果不是宫人卫士,也不是大臣,那又会是谁?”
    李明追问道:
    “你又是如何调查发现,那个人和百济国有关的?”
    狄仁杰掏出了一迭厚厚的文本。
    “陛下的推理完全没有问题,衙门里的下人并没有出现内鬼,大臣当时都集中在宴会厅,也暂时没有发现可疑之处。
    “只是,根据衙门的出入记录,当晚在国务衙门的,并不只有这些人。”
    李明朝那文本瞟了一眼,发现那是一套名册。
    记录人员出入国务衙门各区块情况的名册。
    李明的治国治官思路,是“外松内紧”——表面上宽松随和,没什么皇帝架子。
    实际上军人政治、特务政治、威权政治,一个都不少,只是都在暗处,不容易被第一时间察觉而已。
    而这种特质,也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了国务衙门的守卫系统之中——
    名义上,门禁只有一个看门大爷,对进出衙门的外来人员进行登记。
    但事实上,外来人员可以活动的区域是受限的,各区块都有暗哨分布。对于逾越限制区域的外人,即刻制止。
    御厨所在的尚食局更是如此。
    不但闲杂人等绝对不能靠近,就算非闲杂人等,穿越“厨房”、“走廊”、“柴房”等不同区块时,都有专门的暗哨在暗中观察、记录。
    他们和明哨一起,为帝国的核心编织了一张不打扰、但又密不透风的防护网。
    而现在,这道网又案件调查提供了重要线索。
    “根据记录,除了宫人和大臣以外,还有其他人获准接近——或者,获准路过尚食局及周边的走廊。”
    狄仁杰道。
    李明眉毛一挑:“谁?”
    “其他人员。”狄仁杰道。
    “譬如当时退场的伶人,便是获准暂时经过尚食局那条走廊的人员。”
    李明:“是伶人?不,他们和百济并无关系……”
    狄仁杰:“……陛下,我只是拿他们打个比方。
    “除了伶人以外,在那个时间段,还有一人通过了那条走廊。”
    “谁?”
    “杀鸡的帮厨!”
    “鸡?”
    李明的舌尖一下子就涌出了水煮鸡胸肉特有的那股粗纤维触感。
    专杀百济国乌骨鸡的帮厨??
    “大宴当日,百济乌骨鸡都是先杀的。为陛下和群臣置备食宴,不论成品最终滋味如何,但原材料一定得是最新鲜的。”
    狄仁杰不动声色地黑了一嘴明氏减脂增肌餐,继续推理道:
    “但在尚食局的厨房杀鸡,万一闹得鸡飞狗跳,会严重影响厨师出菜。
    “所以一般由帮厨在庭院处理完生肉,立刻端给厨师。
    “而根据尚食局的内部规程……”
    狄仁杰又从怀中掏出了第二本厚册子——上面赫然写着《国务衙门后勤管理办法》——哗啦啦翻了起来。
    “根据规章制度,帮厨在不少于两名守卫的见证下,处理好鸡以后,由帮厨本人经过特定线路,将肉送到后厨,守卫陪同。
    “此举是为了堵住任何一方往鸡肉里添加毒药的漏洞。让帮厨送鸡、守卫护送,也是为了让两个部门的人互相监督,杜绝单一部门被渗透的隐患。”
    狄仁杰道:
    “而且,那条送肉的路线,恰好经过柴房通往尚食局后门的那条走廊。
    “在混乱的时候,他有充足的时间隐入柴房的阴影,布置烧火的机关。
    “更重要的是。”
    狄仁杰咽了口水,继续道。
    “根据记录,除了那个百济的帮厨以外,没有其他人在那个时间段接近柴房。”
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gqlou.com/xs/3/3381/2228505.html,手机用户请浏览:m.gqlou.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
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。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